想象一下,如果你经常经过一家商店的橱窗,看到里面有一件衣服标价1000元,突然有一天,你看到这家商店挂出了打折的标签,所有商品一律五折,这意味着原来标价1000元的衣服,现在只需500元就可以买到,你会不会感觉消费意愿大增?但你有没考虑原来的标价1000元本来就虚高?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在其《穷查理宝典》一书中,将热衷对比获得信息的现象称为“对比错误反应倾向”,他说,“因为人类的神经系统并不是精密的科学仪器,所以它必须依靠某些更为简单的东西。比如说眼睛,它只能看到在视觉上形成对比的东西,和视觉一样,其它感官也是依靠对比来捕捉信息的。更重要的是,不但感知如此,认知也是如此。”
这种对比错误反应倾向很多时候都会导向非理性的结论,在基金投资中同样屡见不鲜,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投资者比价基金产品后,倾向于选择净值较低或分拆份额后的基金。原因是直观感觉对比之下,高净值基金价格更“贵”,风险更“高”,可这种直观感觉真能够反映事实?
高净值基金价格更“贵”?
单从净值(基金单位价格)来看,2元基金确实比1元基金贵了一倍,以1000元的投资额来讲,前者对应着基金份额有500份,而后者则是1000份,因此让人直观感受是高净值基金更贵。但对于投资者而言,净值本身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有与份额的结合(总资产),与时间的结合(区间收益率)才能综合反映资产价值和增值情况。
我们以1000元分别买入1元基金和2元基金,虽然单位价格与份额都不一样,但所对应的总资产都是1000元。如果两只基金采用同样的投资策略,构建同样的股票组合。半年后,1元基金的股票组合涨了20%,净值也就涨到了1.2元。同样地,2元基金的组合也会涨了20%,净值涨到了2.4元。无论是买1元基金还是买2元基金,结果是一样的,都是赚取了20%收益。反之亦然,要跌,1元基金与2元基金跌的百分比也是一样的。同样的投资组合,意味着同涨同跌,连百分比都是一样的,因此1元基金与2元基金的收益率也是一样的。
股票从1元涨到2元,可能会超过其内在价值而存在回调的压力――这一惯性思维让投资者直观感觉,基金从1元涨到2元同样会面临回调的风险,因此而对高净值基金避而远之。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对于股票的理解适用于基金,但却忽视了股票价格与基金净值的差异。对股票而言,“2元”是市场博弈所形成的交易价格,它可以偏离其内在价值,但对基金而言,“2元”是既是每一基金份额的交易价格,又是每一基金份额包含的资产价值,其价格与价值是对应一致的,不会像股票那样因存在偏离其内在价值而面临回调风险。
基金资产虽然是个股的投资组合,组合内股票的价格高估确实会带来基金资产的风险,但基金净值高却不意味着存在价格高估的股票。因为该投资组合是在动态调整的,基金管理人不断评估组合中股票的公司价值与市场价格间的关系,及时将高估的股票调出,寻找价值低估的股票买入。打个比方,在基金资产的组合中原来有4只股票A、B、C、D,股票A过快上涨,基金管理人认为其价值已高估,于是选择卖出,这时候潜在的风险也就随之清除,该部分的资产从股票A变成了现金,哪里还会存在风险?以.后再买入低估的股票E,等它涨了,风险高了,再选择卖出。结果基金总资产在增加,基金净值也在增加,但基金的风险并不累计。
归根到底,嫌“贵”嫌“高”只是投资者的惯性思 维所造成的一种心理障碍而已。高基金净值不但在价值体现上与普通基金是相同的,而且也充分证明了基金管理人过往的优秀的投资管理能力,反而更值得投资者信赖。
尊敬的投资者:
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投资者应为风险识别、评估、承受能力较强的合格投资者。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