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转正”:财富管理行业谋变

时间:2014-03-24  来源:昭时投资  阅读量:1833

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近公示的首批50家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中,昭时投资位列其中,且是广州唯一的一家。

  “去年基金法修订实施后,我们就开始向基金业协会等部门提出了申请,整个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李云峰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阳光私募发展11年后,私募机构最终被“收编”,并得到官方的认可,“大资管”格局下,私募开始真正步入独立发展阶段。对整个财富管理行业而言,这种变化意味着什么?

  独立发展时代

  在李云峰看来,被监管机构认可后的阳光私募犹如一头被桎梏了很久的野兽终于挣脱牢笼,在大资管的格局下,私募开始真正步入独立发展阶段。

  以往,私募虽被冠以“阳光”称号,但法律地位只是投资顾问,阳光私募在投资业绩上具有不完整性,比如,私募只能借助信托渠道发行信托产品,或者通过券商渠道发行集合计划,而且,在借助通道发行产品的过程中,普遍会受其限制,如信托产品参与股指期货比例不得超过 20%,信托产品不得参与商品期货等。基金管理人很难自由发挥投资能力。

  “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后,私募在产品发行上将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可以较好地把握产品发行节奏,所受的牵绊将大大减少。”李云峰说,自主发行产品,对私募来说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投资自主权提升、操作、持仓更为灵活,更容易获得高净值人群的认可。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下称《办法》)规定:经备案的私募基金可以申请开立证券相关账户。另外,备案之后的私募机构将更加透明、公开,而且,私募机构的运作合法、合规性被监管层及社会公众所监督。对此,《办法》也提出了一系列披露要求。

  李云峰认为,信息的公开更容易得到客户的信任,只要私募拥有持续、良好的投资业绩,就会被更多的投资者所接受,就更容易真正打出自己的品牌,提升社会知名度。

  去信托

  资料显示,从2009年到2012年四季度,信托证券投资账户经历了3年左右的“封锁期”,这类账户的“价格”也迎来一波上涨行情,私募发行产品不得不面对成本的上升。而2012年9月信托证券账户重新放开,信托通道业务的红利戛然而止。

  私募独立发行产品将会对信托通道业务影响几何?私募界人士对此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私募占据信托通道业务的比例很小,因而影响也较为有限。

  华宝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13年年末,所有受托存量阳光私募产品受托规模最大的是外贸信托106亿元;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五矿信托84亿和中海信托44亿;随后分别是中融信托、北京信托、中信信托等。

  券商或迎利好

  华宝证券指出,私募公司作为金融主体参与到日常的投资策略中,对券商也是一个利好,券商面向的客户群又多了一个庞大的群体,通过自身投研能力和人员配备不足的私募基金公司合作可以起到双赢的效果,券商获得佣金收入,私募基金公司获得行业等研究支持,实为双赢的举措。

  同时,券商也在逐步抢夺银行的托管业务。有媒体报道称,招商证券此前在业界首推零通道费发私募,提供私募基金综合化金融解决方案,目前已有首批产品签约。

  “市场上一些券商已经积极开展主经纪商和托管业务,可为私募提供托管、估值、交易风控和技术支持等服务,目前来说,更多的私募还是会选择服务外包。”李云峰认为,若拥有资金托管资格的券商,可为私募基金提供资金托管、估值核算、证券交易等综合服务,满足私募的整体需求,此一站式服务对私募来说,也是很好的选择。

  “管理层鼓励私募基金专心做投资,除投资外的事情可以外包,这加快了资本行业内的第三方服务行业的发展。”李云峰说。

 

 


二维码